HI,欢迎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服务平台!
登录
/
注册
搜索
首页
资讯中心
证书查询
项目查询
在线学习
问题解答
联系我们
中医基础
1-中医基础理论
中医临床
2-中医脑病学
3-中医心病学
4-中医肝病学
5-中医脾胃病学
6-中医肺病学
7-中医肾病学
8-中医血液病学
9-中医肿瘤病学
10-中医内分泌病学
11-中医痹病学
12-中医老年病学
13-中医神志病学
14-中医内科其他
15-中医皮肤病学
16-中医肛肠病学
17-中医外科其他
18-中医妇科学
19-中医儿科学
20-中医骨伤科学
23-中医眼科学
24-中医耳鼻喉科学
25-中医康复学
26-中医急诊学
27-中医治未病学
针灸推拿
21-针灸学
22-推拿学
中药学、药学
28-中药学
护理
29-中医护理学
其他
30-民族医药学
31-管理学
32-其他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课程测试
课程测验
1.桂枝去芍药汤,去芍药的理由是:
A.芍药阴柔,有碍宣通阳气
B.因无腹痛
C.因阴液未伤
D.更利于解表
E.无需调和营卫
2.“若微寒,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”之“微寒”指
A.轻微恶寒
B.微恶风寒
C.脉微恶寒
D.脉弱恶风
E.脉微弱
3.“太阳病,下之微喘者,表未解也”治疗宜:
A.桂枝汤
B.小青龙汤
C.桂枝加厚朴杏子汤
D.麻黄汤
E.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
4.太阳病,下之后,脉促胸满者,治疗宜用:
A.桂枝去芍药汤
B.桂枝新加汤
C.桂枝加葛根汤
D.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
5.患者,女,25岁。感冒1周,自服牛黄解毒片,恶寒发热未除,现新增胸闷、心悸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促。临床最佳辨证:
A.炙甘草汤证
B.桂枝去芍药汤证
C.桂枝新加汤证
D.苓桂术甘汤证
E.茯苓甘草汤证
6.太阳病,下之后,_,桂枝去芍药汤主之。
A.脉沉迟者
B.汗漏不止
C.喘而胸满者
D.脉促胸满者
7.桂枝汤去芍药汤的药物和药量是:
A.桂枝三两、炙甘草二两、生姜三两、大枣十二枚
B.桂枝五两、炙甘草二两、生姜三两、大枣十二枚
C.桂枝三两、炙甘草二两、生姜三两、大枣十枚
D.桂枝三两、炙甘草三两、生姜三两、大枣十二枚
8.若微寒者,治疗宜用:
A.桂枝去芍药汤
B.桂枝加葛根汤
C.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
D.桂枝加厚朴杏子汤
9.桂枝去芍药汤的煎服方法:上四味,---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
A.以水五升
B.以水七升
C.以水六升
D.以水八升
10.月经量、色、质的变化,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盛衰。若经量时多时少,多属:
A.脾虚 气郁
B.气郁 血虚
C.血虚 血瘀
D.气郁 肾虚
11.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?
A.桂枝去芍药汤的病机是胸阳不振,表斜未解。
B.将息如前法中的“将息”是调理休息之意,是服药后护理之法。
C.脉促胸满者中“脉促”此指脉来急促,非数而中止之谓。
D.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病机是表邪未解,胸阳不振。
下一步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
电话:010-84130490
联系我们
|
技术支持
|
问题反馈
|
加入收藏
|
网站地图
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7069760号 京安网安备1109938380号 Copyright ? 2007 - 2019